崔振立,矿业公司大石河铁矿生产技术科选矿技术员。参加工作十二载,他先后参与了选矿001质量稳定工程、首矿精选公司防腐攻关和流程优化梳理、大石河铁矿选矿主厂标准流程建设等一系列选矿技术项目,是名副其实的选矿“技术咖”。
2017年,大石河铁矿秘鲁矿石深加工项目上马。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筹备,5月份,大石河铁矿完成了流程改造、设备安装调试和轻重负荷试车、流程梳理等工作,开始了正常的加工处理。
按照设计标准,在生产细粒级矿粉时,处理秘鲁矿石的球磨机台时效率至少要达到50吨的标准。但在生产初期,台时效率和设计标准差距比较大,全月平均才47吨多,最低时只有42吨,极大地影响了流程的经济性。矿里从上到下都心急如焚。
为了找到制约流程台时效率的主要因素,崔振立连续几天扎在选矿主厂房里,对流程的各个环节逐点位进行摸排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崔振立找到了球磨机钢球填充率不合理、排矿水补水能力不足这两个影响台时效率的“幕后黑手”。钢球填充率不合理,球磨机达不到最佳工作状态;排矿水补水能力不足,球磨机负荷偏低,制约球磨机台时效率。
找准了原因,崔振立开始对这两个“幕后黑手”还击。秘鲁矿石原矿粒级细、比重大,同时要求的磨矿粒度细,大石河铁矿原来的球磨机充填率和钢球尺寸无法满足生产需求。要想提高磨矿效率,就要对钢球填充率及尺寸进行优化。为了确定最佳的钢球充填率,崔振立反复试验,将球磨机钢球充填标准由球磨机中空轴以下60毫米调整到中空轴下沿以上30毫米,同时钢球直径由120毫米调整为110毫米,球磨机的工作状态得到了改善。
排矿水补水量大小直接影响到球磨机负荷。根据股份公司配吃要求,秘矿粉生产粒度控制到84%以上,和自产精矿粉相比,粒度明显变细,因此在生产中所需的排矿水量也比较大。为了解决排矿水补水能力不足问题,崔振立一方面组织车间为一次球磨机安装补加水水管;另一方面对秘矿生产流程用水情况进行全面分析,制定了单独供水的改造方案。
技术层面问题解决了,崔振立和车间共同组成打台时小组,每天和岗位人员一起倒班,指导班组进行操作调整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秘矿流程的台时效率已经达到50吨以上的水平,满足了生产要求。截至9月底,大石河铁矿共处理秘矿30多万吨,向股份公司输出21.19万吨。
技术无止境,专注做好每件事,这是崔振立的工作信条。也正是因为“敬业+专业”,让崔振立成为选矿“技术咖”。